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高校新时期的使命做了新的阐述,希望高等教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随着高校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不断强化,要求高校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创新方式。
研究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党的建设、高校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意味着不仅要建立一个实践机制,还必须追根溯源,探寻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来源,对建设过程中的党政关系作政治学思考,并对促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机制提出新构架。
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内涵和功能高校党组织要领导高校完成新使命,必须对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涵要有正确认识,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有明确定位。
(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涵对于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认识常常会存在误区,认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眼于为群众帮困解难,嘘寒问暖,而没有着眼于中心工作和全局的发展,并未增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涵没有全面了解。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人,也是事业和发展,不仅是眼前,也是明天和长远。包括增强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发展,增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服务社会,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服务群众,绝非仅仅定位在服务群众这个局部内容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本质是在服务过程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党的宗旨。具体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在政治方向上保障高校的发展;综合管理上保障高校的和谐;意识形态上保障高校的稳定;政策措施上保障高校的民主。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功能一是政治上保障党对高校的领导力,把握高校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保证行政决策的方向性与科学性,实现服务发展的功能。
目前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等制度,为党在高校领导力的增强、支部建设力度的加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是高校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制度基础。然而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健全、细化、落实这一系列制度,如二级学院的民主决策制度、基层党支部的民主生活制度、党外人士的听证问政制度,以及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的丁作制度,如二级学院教代会制度等,都必须有章可循,细化和落实,成为执政能力的保障,党的领导力才能具体落实到基层,服务到基层。
二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系统形成更为顺畅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服务能力。党的领导、行政的决策都是在基层组织的运行中得以实现的,因此,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常规化的工作运作、创新活动的开展、考评机制的科学化,以及学科、班级党支部常规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党组织构建和谐校园的服务功能在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中的双重实现。基层组织的工作有了保证,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才得以普遍展开,覆盖校园。
三是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制度建设,增强支部为群众办事解困的意识,提升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工作的能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要了解和融人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时刻体现服务群众的工作宗旨。
落实这一能力,高校支部尤其是教工支部工作,在制度和措施上都要强力跟进,如支部T作目标和考评指标的建立、支部工作经费和支部书记待遇的落实等,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会有扎实的落脚点。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政治意义新中国高等教育历来承担着党的使命,是党实现对青年乃至全社会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党在高校的领导,也关系到党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进一步加强党在高校的领导,保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党的意识形态教育。
(一)高等教育社会使命新拓展的政治要求新时期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和政治关系的变化,使高校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党的领导的政治意义就在于保障党所提出的高校使命的实现,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的具体行政决策都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新使命,并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自觉。着眼政治使命,实现这一领导,党组织就必然将眼光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中扩展开来,高屋建瓴,把握发展方向、争取社会资源、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关键问题,这种方向性的选择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这就是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准确定位,也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创新方式。
(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是共产主义政党,自创建之初,就是为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是服务于无产阶级利益的,其从不提出自己的特殊利益诉求,这是马 摁主义 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在党章中有着明确的阐述。战争年代,我们依靠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平建设年代党的政治协商制度也争取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的利益始终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
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离逐渐显现,社会组织不断发达,利益群体逐渐多元,人民群众的成分及利益逐渐复杂化,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人民大众的吁求,也是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党只有从一个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治组织转变为现代社会中代表包括有产阶级、社会中间组织成员等各阶层、集团利益的政治组织,更好地处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执政使命,成为受到最多社会集团拥护的政治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进一步强调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的时代意义,也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时代召唤。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的组织建设,就是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实质就是摆正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实现人的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协调。
(三)执政党的必然选择“政党是一定社会利益集团借以代表和表达其利益,并通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或掌握国家权力以实现其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的政治使命就是通过不断获得更多的社会群体和个体的认可得以逐步实现的,而实现政治使命的终极是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实现政治主张。
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代表群体利益、服务群体利益、实现群体利益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将国家作为了实现群体利益的现实工具。因此政党的服务功能始终是其重要功能,其发展壮大并逐步介人国家政权的过程就是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对象的过程。
如何实现这一功能不同的政党、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途径。从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现代社会和平的“颜色革命”,不一而同。
但都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一个政党不能实现其服务功能,就丧失了政治地位,必然退出历史舞台。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其服务功能就是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威信的来源,是党的政治基础。政党如果不服务群众,失去了服务功能,即使聚集了再多的精英,掌握了再多的生产力,也难以使群众心悦诚服,获得支持,政治基础难以稳固。
三、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党政关系
(一)高校党政关系的政治学思考先抛开高校领导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从政党本质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党政关系。“中国政党制度自成体系并获得相对独立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就是党政分开。只有不断明晰党的体系与国家体系的边界,政党才能够在自己的空间中建构和运行其领导和执政的制度体系,从而使政党制度不断趋向制度化。”一个多元社会的政党,惟其将政党利益摆在整体利益之中,能够在社会、国家和百姓利益等多元利益中建立一个合理的价值结构并逐步实现,才能够真正实现政党利益。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不仅要使国家富强,还要让社会发展,让老百姓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以此作为党的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是从根本上谋求政党利益。
具体到高校党政关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丁作条例》等都明确规定了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制度上保障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可见高校党政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具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党和政的这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实现了,就是和谐的党政关系,不能实现或者不能全部实现,就是党政关系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要明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高校党与政的定位。高校党组织始终把握高校的发展方向,在推动行政现实学校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发展和完善,并使各种群体的正当利益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校园和谐发展。这与行政领导谋求学校发展的工作定位有很大不同,这就是服务大局。其次是党组织必须面对和处理好高校意识形态为上和业务工作为主的关系,在引领意识形态的同时图谋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落实发展,在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基础上保障业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还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营造和谐,做到既把握方向,又做实群众基础,服务校园和服务群众。
综上可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处理好高校党政关系的重要抓手,提升党的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是将高校的行政功能和各项资源都转化为党组织具体的服务能力,让党的领导在服务中得以实现,党政关系也就实现了和谐。
(二)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的关系传统的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院、系这样的行政单位上,与学校行政的二级管理相呼应,较为稳固。随着高校职能和社会使命的转变,学科作为基层学术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高校管理的重心也逐步从原来的院、系等行政组织转移到学科团队这样的学术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也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在学科团队上,成为党建的新情况。
学科以科学研究领域为标准分类,学科网队以科研课题为细胞进行运作,目前它不仅是高校的一个研究单位,也是一级管理单位。与院、系这种具有行政权责的实体行政单位相比,学科虽然也是教学科研单位,但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阶段性强,学术氛围浓厚,行政功能相对弱化。支部建在这样的基层组织中,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平台,工作往往会因为基础不稳而力不从心,工作意图难以实现;或者党支部丁作与学科T作脱节,为党建而党建,与学术组织无法融合。
学科支部二作的有效进行,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关系的关键,也是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立足于服务,党组织要主动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定位,让支部工作体现在学科建设中,体现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为群众服务之中,让党的工作于无声中见有形,通过支部的思想政治T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T程等体现出来。
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考评机制的思考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评机制,这个考评机制应有如下特点:一是强化对总支和支部这些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考评,尤其是健全高校教T支部的考评体系;二是支部考评要以构建和谐社会和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功能为重点。三是要注重写实性考评,真正考评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因此对于考评标准要注重以下几点方向性修改:
1.在党的基层党组织T作常规考核中不拘于量化分数和面面俱到,而是注重特色,注重事例。一是加入一定比例的描述性考核项目,对于特色 作、创新活动和群众工作给予更大的空间,尤其对于基层党支部的考核,应以描述性考核为主,扩大其特色工作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党的T作更能够紧贴实际,树立品牌,强化实践。
如基层党支部的岗位创新、奉献,或解决群众某些实际问题,有事迹,就应该给与优秀评价。
2.在党的基层组织考核中专门设立“群众工作”和“调查研究”的考核项目,强化深人群众、服务群众的考评指标,对调查研究基层情况、发现和解决基层问题、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等给予一定的分值要求,并一票否决,使调查研究、传递民情成为支部的基本功能。
3.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指标,结合岗位目标进行考评,弘扬先进。对于在岗位上突出奉献的党员个体,不仅给于本人党内的表扬、奖励、提拔任用、培训进修、荣誉推荐等方面的优秀考评,还要在其所在支部的工作考评中有所体现,并向同级行政组织提出褒奖建议。
3.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指标,结合岗位目标进行考评,弘扬先进。对于在岗位上突出奉献的党员个体,不仅给于本人党内的表扬、奖励、提拔任用、培训进修、荣誉推荐等方面的优秀考评,还要在其所在支部的工作考评中有所体现,并向同级行政组织提出褒奖建议。
4.在考评中对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有所体现,如建立实践和服务基地、开展活动,定期点评、推 典型、宣传推广、总结提高等工作程序的规章制度等,以促进长效化。
5.变单向的上级组织考评为上级组织和群众的双向考评,督促基层组织将工作真正做到群众中去。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