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指南 sci投稿技巧 sci 投稿状态 sci如何投稿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着,但总量较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由2003年的13%增加到2009年的27.5%,但总体发展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处于36.5% ~38%之间。
(2)生产性服务业初显现代服务经济的特点,但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虽已呈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趋势,但是整体结构仍表现为以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技术含量高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偏低。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约为1.1%,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5.8%,明显高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3)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较低。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总投资额的12%,远远低于房地产投资比重23%,说明大量资金都投向具有投机性的房地产业。
2、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层次因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存在问题,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上规模小、水平低,又难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引发需求和供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工业生产方式落后造成生产性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发展方式的落后使得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需求。从内资企业来说,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并且大多数企业仍采用的是传统生产模式,外包服务不多,整个生产流程基本由企业内部完成,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这样既造成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又抑制了对外部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从外资企业来说,一般外资企业本国生产性服务较为发达,大多生产性服务由跨国公司或地区性总部负责,对本地金融信贷服务、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少,未形成稳定的有效需求。落后的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没有需求又造成生产服务企业发育不良、服务成本高,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一种不良循环状态,因此,改变生产方式、鼓励外包服务、增加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体制性障碍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我国长期存在政企合一、政府垄断经营等体制问题,尤其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管制过多、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市场化程度低,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从而弱化了竞争机制配置生产性服务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低市场化程度还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健全的制度环境是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的基础。我国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也缺乏配套的行业规范,一些行业的政策执行缺少透明度,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如中介组织。由体制障碍带来问题的严重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3)城市化水平低使得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集聚。城市化水平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受到需求的制约,必须以空间和时间上的密集需求为前提。只有当对服务产品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供给才会产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且有利于形成集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集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也使得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一定的矛盾。总之,城市化水平低阻碍了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形成,制约了生产性服务总量的增长。
(4)人才缺乏和技术水平落后造成生产性服务业低水平供给。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信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人才与技术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角度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是生产性服务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技术设备和手段落后、专业服务技能差、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致使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只能在低端服务上盲目进行重复性投资和恶性竞争,更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更需要高水平生产性服务,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使高水平生产服务供给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