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评议审稿制。本刊被20余种重要数据库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生物学文摘(B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中国科技
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征稿内容: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
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
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
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
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文献速览、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征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逻辑性,重点说明某个或某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践意义。文字务求精炼、通顺、数字准确无误,书写工整规范。论著一般连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按所占版面计)不超过5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在1500字左右为宜。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应含有CONSORT声明列出的基本要素。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3.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摘要不分段,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有通信作者时,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电子邮箱。
5.关键词:论著中、英文摘要下另行列出关键词,一般列出2~5个。关键词的标引应针对文章所研究的重点内容。请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英文关键词(或词组)的第1个字母应大写。
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8.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人体的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他检测值一样,分母用L,不用ml或dl。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一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如:“75 ng/L±18 ng/L”可以写作“(75±18)ng/L”。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
执行GB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要求,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量的符号为Ar。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量的符号为Mr。二者均为量纲1的量,SI单位为1,不能用Dalton(D)或u。如“分子量为585 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 000(或585×103)”。B的浓度:只有“B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国家标准中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量的符号为cB,单位为“mol/m3”或“mol/L”。B的体积分数:量的符号为ψB。取代习用的B的体积百分浓度,即取代表示“(V/V)”的百分浓度。如“2%(V/V)的二氧化硫”应为“体积分数为0.02(或2%)的二氧化硫”。不能只写“2%的二氧化硫”。B的质量分数:量的符号为ωB,取代习用的B的质量百分浓度,即取代表示“(W/W)”或“(m/m)”的百分浓度。如“5%(W/W)的硫酸”或“5%(m/m)的硫酸”应为“质量分数为0.05(或5%)的硫酸”。B的质量浓度:量的符号为ρB,定义为“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取代习用的以“(W/V)”或“(m/V)”表示的浓度,单位为“kg/L”或“kg/m3”。
9.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50.2±0.6%要写成(50.2±0.6)%,75.4±18.2 mg/L要写成(75.4±18.2)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数值修约规则参照国家标准(GB81701987),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1、3、5、7、9)则进一,为偶数(2、4、6、8、0)则舍弃。如1。050,修约间隔为0.1,修约值为1.0;又如0.350,修约间隔为0.1,修约值为0.4。
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12.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
1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作者单位”之上,如“基金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投稿方式:请登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页,点击“网上投稿”,投稿时需网上支付稿件处理费40元。网上投稿成功后,需邮寄以下材料(请务必注明稿件编号):(1)单位介绍信。(2)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周期:本期刊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如果三个月作者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作者可以另投他刊